骨木鑲嵌:從民間家具到藝術(領導回復辛苦了怎么說)品

  • A+

以黃楊、花梨、紫檀、紅木等名貴木料為基底,用濱海特有的黃魚膠做黏結劑,將象牙、牛骨、貝殼、螺鈿等自然物料鑲嵌形成圖案,是它的基本特征;

立體浮雕式的高嵌,打磨線雕式的平嵌,是它的工藝特色;

山水景物、吉祥花鳥、傳說故事、戲曲人物的古典內(nèi)容展示,深淺分明的色調(diào)對比,使它贏得了“幾如漢畫”的美譽;

曾幾何時,它出現(xiàn)在富庶人家的床、幾、衣箱、門窗、屏風、茶盤上,成了一種身份的彰顯。

它,就是骨木鑲嵌,浙江寧波的一門特色手工藝。

關鍵詞:寧式家具

乾隆時期,寧波骨鑲迎來黃金時代

陳明偉,目前寧波骨木鑲嵌業(yè)中,唯一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。記者見到他,是在他的紫林坊藝術館里,古意盎然的曲徑、天井、淺池、游魚,以及不知何處的香爐里,幽幽飄散出來的沉靜香氣,將炎炎夏日隔在了外頭。

在一步一穿越的氛圍里,是很適合講些舊事的。關于骨木鑲嵌的前世今生,就這樣在陳明偉的講述中,徐徐呈現(xiàn)出來。

河南鄭州發(fā)掘的殷商文化遺存中,發(fā)現(xiàn)了螺鈿鑲嵌的痕跡。

唐朝鑒真東渡,攜帶了珍貴的沉香、檀香木料和一批民間手工藝工匠。在日本發(fā)現(xiàn)的唐朝遺物中,有骨木鑲嵌工藝制作的茶盤等器物。

這些零碎的片段,可以說明,骨木鑲嵌工藝已有相當長的歷史。但在陳明偉看來,真正與寧波有關的骨木鑲嵌,或者說骨木鑲嵌的興盛時期,卻是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間。

“你知道寧式家具嗎?清朝時,又稱甬式家具,它就是骨木鑲嵌的典型載體,在明清時期,與京式、廣式、蘇氏家具,并稱中國的四大家具?!?/FONT>

在紫林坊的展廳里,就有陳明偉口中的寧式家具構件。一套清道光年間的“拔步床前掛面”,由紅木制成,表面用牛骨、象牙拼接鑲嵌出亭臺、小橋、游人、花草,牛骨白潤,象牙微黃,加之浮凸錯落的淺浮雕技法,讓一幅江南游春圖,生動立體地躍然眼前,人物的衣紋仿佛還在隨風飄動。

陳明偉說,這就是骨木鑲嵌的“高嵌”技法,鑲嵌進去的骨片高于木質(zhì)基底,用木雕的淺浮雕手法,在象牙、骨片上進行細部創(chuàng)作。

“要感謝乾隆時期的藝人們,他們發(fā)明銅絲鋸,后來又改進成鋼絲鋸,這個工具直到現(xiàn)在還在使用?!标惷鱾フf,正因為鋼絲鋸代替了刀具,修整骨片的效率大大提高,所以能表現(xiàn)的圖形也更加流暢、細致。

從乾隆時期開始,寧波骨木鑲嵌的藝術性得到快速提升,與揚州螺鈿嵌、廣東象牙嵌并駕齊驅,可以說,它的黃金時代到來了。

關鍵詞:專業(yè)工場

寧波民間,它一度成為面子工程

工藝水平的大大提高,使得骨木鑲嵌的圖案設計,可以向更廣泛的領域延伸。

“乾隆到道光年間,出現(xiàn)的作品是最漂亮、最精致的,不僅有畫面,還出現(xiàn)了書法,說明有文人參與到設計里來。象牙、高嵌,是這一時期的特征,藝術性和視覺效果都很強。”陳明偉說。

他特別提到了空間、構圖。寧波骨木鑲嵌工藝的特點之一,就是“散點透視法”,前景不擋后景,平面的畫面可以展現(xiàn)立體的空間。

正因其工藝高超,裝飾性和藝術性并舉,因此骨木鑲嵌進了京,成了貢品,如今陳列于頤和園仁壽殿、樂壽殿的寧式八角方茶幾就是實證。而在民間,它成了富庶和品位的象征,凡婚嫁喜事,人們都用骨木鑲嵌裝飾的寧式家具體現(xiàn)排場,富庶家庭更是常年延請住家工匠,在家里精心設計制作骨嵌家具。

陳明偉說,“人活一世,半世在床”,在過去的婚嫁喜事中,最重視的是床,所以以前寧波人給兒子娶媳婦,必備骨木鑲嵌的木床,考究一點的還會做“千工床”。家境一般些的,做一張床,可能朝外的部分用料考究些,圖案精美些,而背面、隔層則會用一般的材料。

不難看出,骨木鑲嵌一度成了寧波人的面子工程。

陳明偉在他所著的《寧波骨木鑲嵌》一書中這樣記載:至清道光年間,寧波骨木鑲嵌業(yè)繁榮昌盛達到高峰,專業(yè)從事骨嵌的藝人發(fā)展到一百余人,出現(xiàn)了大中型的專業(yè)制作骨嵌的工場,大部分集中于寧波靈橋門、藥行街一帶。

關鍵詞:五口通商

外貿(mào)訂單,終失本土和海外市場

骨木鑲嵌的“黃金時代”,結束于鴉片戰(zhàn)爭。

“鴉片戰(zhàn)爭對骨木鑲嵌的影響非常大,五口通商以后,這個行業(yè)衰落得比較厲害?!闭f到這里,陳明偉的語氣充滿了惋惜之意。

寧波開埠,骨木鑲嵌首當其沖地面臨西洋舶來品的挑戰(zhàn),西洋工業(yè)制造的鐵床等家具,改變了寧波人的購買習慣。這些鐵床價格較骨嵌床低,而且舶來品令人有新奇的感覺,越來越多的人便放棄傳統(tǒng)骨嵌家具,轉而開始買西洋貨。骨木鑲嵌產(chǎn)品的本土市場,由此大幅縮小。

反過來,洋人卻迷上了充滿東方韻味的骨木鑲嵌,開始大量采購骨嵌產(chǎn)品,不知從哪天起,手工藝人們手里有了“外貿(mào)訂單”。

陳明偉舉了個例子:有個頭腦靈光的商人,在上海開店,專門承接洋人的骨木鑲嵌訂單,再作為中間商,把訂單分派給寧波的作坊,你家做這個零件,他家做那個零件,最后由中間商統(tǒng)一裝配發(fā)貨。

海外需求的突然提升,讓骨木鑲嵌工藝,從高嵌技法,更多轉向了平嵌技法:骨片嵌好后,一律刨平,在骨片的平面上運用線雕工藝,刻出人物的五官、器物的線條。這種手法速度快、成本低。

然而,市場的刺激,也造成了產(chǎn)業(yè)的畸形擴張。陳明偉說,由于追求產(chǎn)量,當時骨木鑲嵌的藝術水準急劇降低,甚至出現(xiàn)了粗制濫造的產(chǎn)品,最終把海外客源也丟掉了。

大批的手工作坊隨之破產(chǎn),到清咸豐時,從事骨木鑲嵌的藝人幾乎全都改行。寧波手工業(yè)界有句行話,叫“雕雕嵌嵌,同師傅下山”,意思是骨木鑲嵌與木雕工藝,最早師出同門。骨木鑲嵌行業(yè)衰落后,很多藝人便轉行成為修修補補的木匠。

不過,由于骨木鑲嵌有父傳子、師帶徒的傳統(tǒng),這項技藝還是在民間頑強地傳承了下來。

關鍵詞:私人博物館

非遺傳承,要體現(xiàn)更高的手工技藝

話鋒一轉,陳明偉談起了骨木鑲嵌的現(xiàn)狀。

1963年,寧波工藝美術廠成立,一批對骨木鑲嵌手藝還有感情的老藝人開始出來帶新人,重新研究這門手工藝,總算是把它搶救回來了,并且涌現(xiàn)了鄭洪生、陸順法等一批名家;2007年,陳明偉的“紫林坊藝術館”初期在寧波老外灘開館,成為寧波第一家私人博物館,主要展示歷代骨木鑲嵌、木雕、書畫精品;2008年,在鄞州區(qū)委區(qū)政府的支持下,鄞州新城區(qū)重建紫林坊藝術館,開館同年,骨木鑲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名錄。

至此,這門手工藝,在經(jīng)歷了搶救和復興后,如今正重新回到藝術殿堂。

陳明偉原本要向記者介紹一件骨木鑲嵌的得意之作,也是紫林坊的鎮(zhèn)館之寶——萬工床。不巧的是,當時展品剛送去杭州展覽。

與“鎮(zhèn)館之寶”失之交臂,不過記者看到了陳明偉的另一件代表作:王應麟《三字經(jīng)》落地大插牌。主體為酸枝木,嵌以牛骨,正面用高嵌技藝,展現(xiàn)王應麟授課,一百個童子嬉戲的畫面,背面用平嵌技藝,展示三字經(jīng)的全文,1188個文字。同樣的插牌有三件,一件被溫州博物館永久收藏,一件藏于中國木雕博物館。

“用非遺工藝來做禮品、旅游紀念品,這不是更貼近生活嗎?”記者這樣問。

“我始終認為,非遺跟產(chǎn)業(yè)化是兩碼事。產(chǎn)業(yè)化無所謂得意之作,有市場就是好,而非遺,我認為一定要原汁原味,是手工的就一定要手工,并且要體現(xiàn)更高的手工技藝和藝術追求。所以我希望多做這種里程碑作品?!标惷鱾セ卮?。

陳明偉并非排斥產(chǎn)業(yè)化,他的生產(chǎn)基地也制作文房四寶等商業(yè)紀念品,可他只是將之作為一種宣稱名片,以及博物館的資金支持。他想做的傳承,是少一點匠氣,多一點思想,讓后人看到骨木鑲嵌中蘊含的文化藝術內(nèi)涵。

下一步,他準備用三年時間,將寧波梁祝傳說中“十八相送”、“樓臺相會”等九個小故事,設計成高平混嵌的大地屏。他希望,那又是一件足以代表當今寧波骨木鑲嵌最高藝術水準的傳世之作。(周曉蘭∕編輯)